9月11日,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兴业圆融——广州开发区专利许可资产支持计划”成功发行设立并于近期完成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挂牌转让,标志着我国首支专利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成功落地。
据介绍,该产品以民营中小科技企业专利权许可费用作为基础资产,选取华银医学等11家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民营中小科技型企业作为首期底层专利客户主体,底层知识产权资产包括103件发明专利、37件实用新型专利,发行规模为3.01亿元人民币,债项评级达到AAA级。
该产品在交易结构上采用了“两次专利许可”。具体来说,广州凯得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下称“凯得租赁”)分别与11家企业(专利权人)签署专利许可合同,一次性向企业支付5年专利许可使用费,获得专利再许可权,形成该证券化产品的基础资产(专利许可收费权)。
“此次证券交易所首单纯专利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的成功发行设立,不仅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通过资本市场验证企业专利价值,有效激发企业无形资产的融资功能,还实现了信用跨主体传递,确保民营企业融资与防范信用风险的平衡。”据广州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借助该产品,每家企业可获得300万至4500万元人民币的融资款项,帮助民营中小科技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同时,产品基础资产是11家企业拥有的103件发明专利和37件实用新型专利,通过专利权许可方式形成了预期收益现金流,将大大促进知识产权金融发展。
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明确提出“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也明确提出“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作为全国唯一经国务院批准开展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区域,广州开发区持续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运营基金、融资租赁等相关工作,形成了贯穿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保险—质押融资—投资基金—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知识产权金融资金供应链。
据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慧玲介绍,2018年全区完成专利权质押融资金额首次突破10亿元,达到14.548亿元,占全市的56.5%,帮助60家企业解决了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2019年上半年,全区完成专利权质押融资46笔,金额达到6.04亿元,占全市比例的38.6%,排名全市第一。在股权投资层面,设立知识产权风险投资基金,引进了6亿元广州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成立了6500万元区级知识产权运营发展基金,推动设立2亿元人工智能知识产权投资基金,引导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项目,已向民营中小企业完成5笔股权投资,总金额约8000万元。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 王佳欣